留学美国之门为谁开启
留学美国之门为谁开启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他的心。"
你用什么打开美国的门呢?你需要是钥匙,读懂它的“心”。
是读懂美国大学教育的选材标准。在中国,高考的分数就直接决定了这个学生能够进入什么样的学校。但是在美国,托福和SAT分数只是敲门砖。并不是你考分越高录取机率和奖学金机率越大。美国的要培养的是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人。就像哈佛大学的前校长埃利奥特曾明确指出: “我们要培养实干家 (doer)和能做出成就的人(achiever),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 按照这样的申请思路,在前年,我们有一个学生在考分并不是很有竞争力的情况下成功进入的了哥伦比亚大学,因为他的职业理想是成立一个第二语言教育中心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好的获得英语语言的教育,缓解中国区域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第二是读懂所申请的学校。在明白美国大学的选材标准和了解我们自己之后,我们要读懂所申请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使命和培养人的目标。这些就犹如是这所学校的DNA。我们只有让自己的DNA和学校的DNA组合达到大程度的匹配,我们才会被目标学校录取。比如,哈佛大学强调教育核心是三点:是真理, 第二是执着 ,第三是服务精神。 比如: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强调的是变革。改变生活,改变组织和改变世界。耶鲁强调的是全球影响力。再比如NYU的一个特质是diversity and inclusive,伦斯勒理工学院强调的是innovation,旧金山大学的理念是培养whole person(全面发展的人)。我们需要教会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申请学校的DNA组成。然后再把自己和学校进行匹配。这种方式帮助我们的学生成功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UC-伯克利,纽约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俄亥俄州立,雪城大学等等美国,并且获得了6000-20000美金不等的奖学金。
第三是读懂自己,也是重要的一点。在我将近10年的美国留学行业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切的感受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申请者的实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3年以前,中国学生还主要以申请研究生院和获得奖学金为主。而且这些学生基本是符合中国标准的好学生,以很强的学术能力著称,但是在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但在近两三年,我接触了很多80末90后的孩子,我发现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教育能力的提升,他们与美国的选材标准越来越契合。比如,我们2009届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父亲是地质研究者,母亲是新华社记者,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在小学六年级就从100克矿渣中提炼出10克黄金,初中自己学会了制造炸药,高中学会了制造火箭推进剂。同时他的母亲助养了很多的孤儿。所以这种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结合非常匹配美国选材要求。这个学生在托福分数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依然被美国地质专业排名前10的大学所录取。
在这里我要分享给我们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小看你的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会,你们的付出已经让他们具备了很多的前代人不具备的能力和思想。比如,我们2009届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有海外学习和旅游的经历。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个等待我们发掘的小金矿。我记得天津的一位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在国外念高中,非常聪明,但每天都只想着打游戏,我都没觉得他有什么好写的。结果我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令我惊讶的是他告诉我他喜欢的书是《三国》,因为那是一本关于知识分子如何实现个人理想的书。而且他在国外的学校自己创办了一个《三国》俱乐部,让大家通过三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学生后来去了加拿大排名第二,精算专业世界的的滑铁卢大学。
所以我们在了解美国大学的选材标准之后,一定要帮助孩子读懂自己,抛开分数的桎梏,理性分析和了解自己所具备的优势。
写这篇文章时,我想起了去年我在给我们北大未名的学生讲授文书写作的堂课上,我写下的句话是“天助自助者”。我是希望这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们真正懂得梦想的实现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老天只会垂青那些为了梦想永不放弃的人。今天,我也同样希望2010级的学生也能记住:天助自助者,梦想的实现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